1、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种气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2、公历7月22-24日交节。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3、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4、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农事活动
从小暑节气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自此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中稻已拔节。
小暑节气,棉花已经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自古民间就有尽管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能歇的农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暑、百度百科-大暑、百度百科-立秋、百度百科-处暑
小暑一般为每年7月6至7或8日,代表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大暑是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代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立秋是每年8月7或8或9日,代表秋季开始,暑去凉来。处暑是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代表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0.3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