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陈光标高调行善 日本9.0级大地震,数千人死亡,上万人失踪,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从视频中看到海啸袭击日本沿海县市的惨烈场景,无不触目惊心。慈善家陈光标先生在地震的次日凌晨,即飞抵日本,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受灾的人们。
陈光标自己介绍:我们一路上都是买救灾物品,发放给需要救助的人。 陈光标先生一向以“高调行善”惹人注意,也因为种种言论常常引起很多质疑。
此次赴日本救灾的举动自然也引来部分网友的不解,甚至有网友质疑其“又在作秀”。在新浪微博上,很多网友因为一张摆拍的照片而对陈光标先生热议,其中不乏“非议”。
在著名的《道德经》中,我们的先人说过这样的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上士)听说“道”后深信不已,没有一点疑惑,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
悟性不高的人(中士)听说“道”后,将信将疑。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
相信和怀疑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
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下士)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所以大笑,并且表现出鄙视、讥笑、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若将行善布施视为“道”的话,陈光标先生无疑是上士,我想那些对他存有非议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点。
在佛教中,布施是六种修行方式之首。六种修行方式即是我们熟知的六波罗密【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
而布施又分三种:法施、财施和无畏施。象陈光标先生这样舍财而施的称为财施;历代三藏法师说法,令人悟道,称为法施;佛教四众弟子经常举行的放生活动,救生灵于屠刀下,使之免于被屠宰烹饪,是无畏施。
在《大乘义章.卷十二》中,对布施是这样定义的: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惙己惠人,称为施。 布施,对内可以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对外可以救拔众生。
能行布施的人,即是大智大勇之人。 有人说,我愿意去做布施,但是我没有钱,怎么办? 布施并非一定要很多钱,没有钱一样可以做布施。
有几种布施是不需要钱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颜施,微笑着与别人相处,令对方感到喜悦;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祝福的话;心施,对人心存诚恳、心存恭敬、心存谦让、心存和乐、心存感恩、心存善悯、心存宽恕;眼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别人;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需要的人;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这个人在生活中一定会人见人爱的。
在佛教中,还有一种行为是大力倡导的,这就是培养我们拥有一颗随喜的心。随喜是佛教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随喜的修行在于破除我们的嫉妒心理,以欢悦的心去欣赏别人的善行。
随喜,简言之就是“见人之善事,随之亦欢喜”。这是一个关于心态的训练法门。
《俱舍论》中讲到:随喜就是指没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行发自内心地欢喜。随喜又分两类:1)随喜世间善因善果;2)随喜出世间解脱因与解脱果。
在佛教中,菩萨的善心不能离开随喜,随喜在整个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无比的功德。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诚意对他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
佛经中有一个公案:从前,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应供,当时有位贫女对此非常的随喜,认为波斯匿王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才成为这样的君王,如今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世尊对此清清楚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国王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可见,若是发自内心地随喜,可以获得无量福德。
关于这点,在《大智度论》中讲得很明白:随喜者的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行善,我们从内心中深生欣悦,那么我们也拥有行善者同样的功德,甚至还要胜于行善者的功德。
陈光标的高调行善,在一些人的眼中可能显得比较另类,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作秀。不过在当今的社会,这种“作秀”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用陈光标先生自己的话说:“比起那些抢购奢侈品、炫富的有钱人,慈善的高调不仅是社会良知的唤醒,更是一种财富管理的训导。”让我们多看陈光标先生积极的一面吧,我们如果在细节上吹毛求疵,只会把我们的眼睛训练成“批评的工具”,而非“欣赏的感官”。
那些热衷批评陈光标的人,在点评他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做了多少?。
姚明带领男篮队友捐献骨髓,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慈善基金会”,当下,越来越多的名人热心公益事业,纷纷表示将通过捐赠回报社会。
然而,不少媒体舆论对名人高调行善抨击不已,冠之以“不谦虚”、“蓄意抬高身价”等等一系列罪名。在我看来,慈善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捐赠的动机和方式,而在于它所带来的社会意义——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社会乐善好施的源泉不断涌流,如此,慈善便达到了兼济天下的效果,又何须对慈善的方式高调与否求全责备呢?高调行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更高境界。
“做好事不留名”的淡泊固然值得称赞,但毕竟局限于“独善其身”,淡泊无闻只为自身道德修养,何如高调行善“兼济天下”境界高远?行善,是同情心的表现,高调行善,则是济世情在行动上的体现!我们有“先富带动后富”之说,显然,这些富翁、明星都是“先富”行列中的佼佼者,高调行善正是“兼济天下”这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先富者们身上的强烈反映。儒学典籍《大学》中有言:“仁者以财发身”,意思是“仁德的人以自身、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生财、用财为手段,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
高调行善的善,不仅在于他们无私的捐赠使有需要的人真正获助,更在于名人们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做慈善的队伍中,唤起了更多人内心的善。如果姚明默默捐献骨髓而不昭告天下,一己之力不过救一人性命;但他高调行善,带动了越来越多人加入捐献骨髓的善行中,救助了更多的患者。
如果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只是默默捐出自己的资产,纵使是万贯家财,也只能解一时之急、救一方之难。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二人联合发起了捐赠承诺,让“慈善之风”吹遍五大洲,号召世界各地的富豪回馈社会。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调行善突破了送一条“鱼”的束缚,使得“善行”这种方法人人相传,达到了济天下 ——形成乐善好施之社会风气这一最佳效果,何乐而不为呢?然而,高调行善并不意味着奢靡行善。陈光标裸捐、发动家人以实际行动行善可取,老太要求将其拾金不昧的事迹公诸报端亦无可厚非,但通过美女豪车、奢侈宴饮豪华歌舞等形式进行慈善宣传就实在不足为训了。
卢梭有言“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奢靡之风既不能暗合慈善主题,又会造成财物的浪费,更会引来媒体对贫富悬殊的报导,拉远施善者与受赠者的距离,背离了慈善事业的初衷,导致社会对慈善的质疑。
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有了公众赋予他们的赞誉和信任。“人名”到“名人”的转变,实质是从个人资源到公共资源的提升。
财富源于节俭,如果施善者尤其是名人不能正确使用其品牌价值,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更会给社会制造错误导向,成为不正之风的始作俑者。章子怡“诈捐门”冲击着民众对名人的信任底线,“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让红会捐款数额降到低点,二者使“名人慈善”“品牌慈善”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鉴于此,节俭而隆重办慈善才是我们提倡的高调慈善。尽管如此,高调行善仍是名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唤醒国人同情心和济世情的有效手段。
社会要做的,是正确利用名人效应,正确引导节俭高调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调行善兼济天下”这一春风,绿遍“和谐社会”的江南岸,带来“乐善好施”的明媚春光。
近年来许多明星、领导都爱在公共平台上晒出他们行善的照片,并大肆宣扬。以陈光标为代表的此众人一直力推高调行善之好处。可事实果真如此么?
古人云:“善要人知即为非善。”翻译的通俗一点就是:那些成天宣传自己善行的人做的都不能算好事。如斯所言,伪善者自吹善行,而真善者却从未言其善行。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推举出许多英勇无畏的英雄,他们哪一个不能算是大善者?他们哪一个又在登上红毯前即为人耳熟能详?不管是反哺跪乳的孝女,见义勇为而瘫痪的青年,不畏山高水远的乡村教师,还是从牙缝里抠出钱来助学的老人。他们从未想过将自己义举说出来,在他们心中,自己做的不过是平常如吃饭睡觉的小事,不足挂齿。
这就是大善者崇高的内心世界,从不动歪脑筋想方设法从善行中榨取可利用价值,只是一门心思扑在善行本身。这不正是人们讴歌行善者的原因吗?
对比来看伪善者,譬如某当红小生,常在自己的微博中贴出身穿华服出席慈善汇演的照片,和大面额的捐款数。公众粉丝一片赞美之声。有留心者特地去查了查,发现该明星从未向任何机构捐过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大笔的钱。所捐之财总额抵不过他配西服的一双皮鞋。这种所谓高调行善能称之为善行吗?不能,这是伪善者丧尽天良利用他人的善意来赚取利益的卑鄙骗子的手段。所谓的高调行善多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灰色利益勾当。就算是极个别譬如陈光标这样公益利益一把抓的人,确实做了善事,可是带来了一股炫耀不存在的善行的恶劣风气。利弊难分伯仲,实在不好评价。
然而要做好事一定要默不作声的隐其行事吗?非也。我们所强调的“言”只是不可以地强调善行。顺其自然,光明磊落。即不因小善小施过分夸耀,也不为小德小恩趾高气扬。只是从内心做一个善者,将善行义举看做寻常之事。是否为人所知不关乎己。韩红、成龙就是极好的例子。他们都是外人心中的公益大使,行善的名气也很大,可本人却甚少言及此事。这样即使他们的大善被人广传言众。却也不失为大善之举。
所以说,大善不言。不过分夸耀,不利用算计,这样的善,才是真的善举。
点评:本文先从正面树立大善者多不言其善的观点,然后从反面批驳高调行善者的险恶用心,最后用辩证的角度提出行善并非隐而不言,如果真心行善自然广为人知。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高调行善,这大概是中国特色的说法。
中国历来倡导做了好事不留名,反过来说,似乎留了名的好事也打折了。比如陈光标高调行善,有的人看到的居然不是行善,而是高调。
可喜的是,陈光标高调行善并不孤单了,另一加拿大华商在海口高调行善,媒体图文并茂给予了充分报道:“6月30日上午,海口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张灯结彩、学生们敲锣打鼓迎接加拿大翡翠国际工业集团总裁、加拿大国际联合商会主席、环球华商协会主席陈沙立,他亲自携带200万元现金来到海口秀英区荣山村,现场捐给荣山村村民。” 陈沙立高调行善,几个壮汉抬着装满现金的箱子,一捆一捆的百元大钞,确实抢眼。
这位华商在中国已经累计捐款捐物高达11亿元之多,仅华侨小学就有79所。不过,这么多媒体,大都是集中报道了陈沙立如此高调的原因,似乎仅仅是让媒体见证,他不是诈捐而已。
只有一则新闻,不经意透露,陈沙立称此前曾在别处捐助50万元盖教学楼但迟迟未落实,害怕资金被挪用而邀请媒体监督。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如今,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很多人似乎只学会了怎么挣钱,没学会怎么花钱。那个买私人飞机的小品王如此调侃,人生最悲哀的是,人没了,钱还没花完。
于是,富豪斗富,富二代夸富,中国一不小心就夺得了奢侈品消费大国的称号。人们比着挣钱,比着花钱。
偶尔行善,也是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得快做得慢,有的甚至只说不做,诈捐的事,屡屡发生,其中还不乏一贯以道德说教出名的人。 陈沙立抬着现钞,在摄像头前高调行善,这至少可以鞭策一些有钱人,能合法聚财算本事,但能合理散财更算本事。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还有很多的人没富甚至很穷,需要人救助。先富的人有责任帮扶穷人,改善穷人的生存环境,不仅对穷人有利,而且对国家,对民族有利,延伸开了,对富人自身也有利的。
况且中国某些先富起来的人,掘的第一桶金来源并不怎么光明正大。 陈沙立抬着现钞,在村民目光下高调行善,这还可以敦促一些掌管财权的人,要尽快用好这些钱。
汶川地震,激发了国人的爱心,但是,汶川地震之后的捐款,我们并不明白这些善款的流向和去向。爱心不可打折,爱心不能挪用,爱心更不能玷污。
爱心如果不在阳光下运行,不仅会伤害受捐助人,而且也伤害了捐助人。陈沙立没有说明他曾经捐助的50万元盖教学楼时不时也在海南,但陈沙立至少不希望海南发生这样延误爱心的事。
与时俱进,在电子时代,像陈沙立这样抬着现钞行善,本不应该出现了。但是陈沙立偏偏就选择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捐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沙立高调行善,给我们竖立了很好的榜样,只要行善,不妨高调。至少,在高调行善面前,我们很多人都会思考,人家做了,我们该如何做?人家做得很好,我们做得咋样?。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关于慈善的作文 开头&好段好句慈善是充满爱的,人类需要慈善,需要爱。
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在别人需要时哪怕给予微不足道的帮助,这就是一种慈善。
雪中送炭的温暖远比锦上添花的灿烂来得实在。慈善不在乎钱财多少,公益也不在乎大小。
只要心中有善念、有助人的担当和责任,善小亦为之。每个善举都有温度,千万个善举的力量会燃起温暖和爱心的火焰。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几十多年过去了,社会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管什么时候世界都需要温暖。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雷锋这个名字,还有他代表的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什么时代都一样,他一直在记我的心中。
《行善,可以改变人生》
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因为我的生活中,总有一件事情伴随着我,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与快乐。那就是行善。
学校开展了行善积分活动,我也积极响应。
在学校,我是一个认真的孩子;在家里,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社会,我是一个勤劳的孩子……尽管这些,我还是忘不了行善。
行善,是一种责任。我们班级的公共卫生区,总是被扣分。于是,我带领我们的卫生小组,坚持一天五次去捡公共卫生区的垃圾。从此,放眼望去,这校园的“心脏”,已成了鸟儿们欢歌的天堂了。每当看到人们原本那紧皱的眉头,松懈下来时,我的心便有了一丝安慰。原来,行善,收获的是一丝安慰。
行善,是一种关爱。有一个同学家里有一些事,让她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她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不想看到,每天笑的这样灿烂的女孩,从此就这么消沉下去。在她生病的那段日子,我就抽空去看她。在她想不开的时候安慰她。我与她同吃同住。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她现在变得很开朗。原来,行善,收获的是一份友谊。
行善,是一声问候。每天,我遇到最多的就是老师了,老师们脸上都刻着几道辛苦的条纹。我想,也许老师最需要的就是那一声声暖融融的问候吧。每当我说:“老师好。”时,老师那紧绷着的脸总会绽放出花一般的笑容。当然,在老师的背后,总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也需要得到尊重。是他们给了我们学习的条件。我也总忘不了喊一声“叔叔阿姨好!”我迎来的总是一声声赞美。原来,行善,收获的是一张笑脸。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说明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一滴水可以使花有了颜色,一颗心也能让脚部有了方向。让行善如一条纽带,心与心在这里相连;让爱如一只彩笔,包含着人间的真情。涓涓细流汇大海,众人抬柴火焰高。让爱心之花常开不败,让爱心之歌常唱不衰!
仅供参考。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民间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事业。因此,无论何种身份的人都可以去做慈善。而当浙江苍南县公务员林继排以100万元成立“林继排道德建设基金”,高调做慈善时,却招致许多人的不解和误解。就因为他是公务员的身份吗?公务员为何就不能做慈善呢?只要是正当的,又有何不可呢?他不同样在传播正能量吗?
有人质疑他的慈善资金来源,“公务员收入有这么高吗?”“钱都是哪里来的?”,面对这些质疑,林继排坦然地说,“这些钱都是光明正大赚的,没有利用过我公职身份,大家尽管查”,从他陈述的资金来源看,其收入都是合法的。林继排之所以敢于如此“高调”,一方面表明自己心中“无鬼”,另一方面就是要让人们明白,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是廉洁清白的,自己的收入必须是合法的,经得住人们的拷问甚至是有关部门的调查,如此,才能代表政府形象,高调做好事,做慈善,才能真正起到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0.2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