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及强余震后,地震应急救灾告一段落,重建家园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重建家园由於是在震后这一特殊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问题:(1)重建规划的大小应以地震破坏轻重为依据,对那些属震毁型城市、村镇要重新建设,而对那些属震损型城市、村镇,只应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上恢复,使重建工作经济合理。 (2)重建前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震损建筑物、构造物的修复和加固等,其主要依据地震基本烈度。因此,应对震区基本烈度进行覆核,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以确定设防标准和加固范围,要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区域的选址和规划,以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城市抗震防灾功能。
例如,大型工程和重要设施建设应避开不利地段,而对一些地面运动强度较强和容易引起震时地基失效的地段则可辟为绿地、广场等。(3)一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往往要留下一些相当典型的地震遗迹,包括建筑物震害和自然景观变动遗迹,这些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此,在重建家园时应有选择地予以保留。
(4)由於地震给震区人口和经济造成严重损害,重建工作往往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因此,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的同时,应搞好组织管理,确保重建方案的顺利实施。
一、重建规划应以地震破坏轻重为依据,对那些属震毁型城市、村镇可考虑行政机关选址建设,而对那些属震毁型城市、村镇,只应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上恢复,使重建工作经济合理。
二、重建前要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复核。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震毁建筑物、构造物的修复和加固等,主要依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结果,因此应对震区地震动参数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区域的选址和规划,以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城市抗震防灾功能。
例如:大型工程和重要设施建设应避开不利地段,而对一些地面运动强度较强和容易引起震时地基失败的地段则可辟为绿地、广场等。 三、一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往往要留下一些相当典型的地震遗迹,包括建筑物震害和自然景观变动遗迹,这些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此,在重建家园时应有选择地予以保留。
四、可以先建一些半永久性的住房,让灾区的人民有住的以后,在建一些永久性住房。 五、在灾情严重的地方应该建地震博物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次灾难。
灾后重建的六大主要任务
专家们提出,应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家园重建。灾后重建首先要让灾民有房住,接下来还得让灾民建设拥有自己的永久性住房。安居才能乐业,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首先任务。
第二是设施重建。包括三类设施的重建,一类是生产与流通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设施的重建;一类是社会活动等非经济行为,如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建;一类是为以上两种活动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的重建。
第三是产业重建。就是要培育产业,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经济怎么搞,产业怎么聚集,怎么把企业引进来,怎么让企业发展,给当地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要着重考虑的。
第四是城镇重建。要从区域范畴来考虑,而非就一个个单体来考虑。首先要考虑整个城镇体系怎么重新规划和布局,在此基础上,再一个一个城市,一个一个镇,一个一个农村,一个个居民点的重建。
第五是生态重建。这次汶川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生态环境也要恢复和重建,为当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个任务也很艰巨,而且也很迫切。
第六是精神重建。包括灾民的心理重建,灾区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结构重组问题,特别是要利用抗震救灾形成的一些新的值得赞赏和弘扬的精神,把它建设成一种新的文明,这是更为深层次的重建。
但专家们提醒说,灾后重建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时要考虑可持续性。首先是临时安置性建设。应尽量做到早一天选址,早一天建设,早一天入住。在此基础上,推进新城、新镇和新村建设。要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要求,通盘考虑,认真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地位、性质与功能,明确城镇发展范围、规模、方向和作用,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新村建设,把部分居住点与行政村进行合并,把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向乡镇集中,向县城集中。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为当地更好更快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规划启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昨天(20日)公布,已经组织3批共201名专家入川进行当地房屋建筑评估,同时,灾后重建规划研究也已开始启动。
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初评鉴定房屋建筑180万平方米,培训当地评估鉴定技术人员140余名。 此前,已经有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800名专家深入到都江堰、德阳、绵阳、雅安等地震重灾区,开展房屋安全性评估。
专家们按“可使用”、“需加固限制使用”、“危险禁止使用”三种类型,分别用绿、黄、红三种颜色对建筑物做出明确标识,使灾区群众一看就明白建筑物损坏程度、是否可以使用,以杜绝次生灾害对群众的危害。 在雅安等重灾区开展安全性鉴定的工作组还编制了《震后房屋安全常识》,介绍房屋构造基本概念、震后房屋裂缝特征判断、震后重建应注意事项等,在有关媒体发布并印刷成小册子发放给灾区群众,让他们学会判断和分辨房屋的受损和安全程度。
此外,5月18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会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召开“山地城乡规划与防灾减灾专家座谈会”,开始研究灾区灾后安置、重建的规划工作。 结合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防灾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幼坡表示,恢复重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灾区群众临时安置过渡估计最少需要三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防灾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减灾委专家、建设部减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经宇指出,不管异地重建还是原地重建,都要考虑到三个问题:一是尽量选择危害性小的地方;二是选择场地反应小的地方,为什么有的地方地震引发的滑坡特别大,而有的地方又没有那么多滑坡呢?在地震作用下,高山也相当于建筑,地震有放大作用,这属于场地反应问题;三是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根据地震破坏的频谱特性以及选择性,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3.6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