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每次升到新的年级,学业压力就会增加。高中数学在很多学生眼里是天书。以下小编整理了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习数学的反思和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如何在数学中思考,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至于老师,他应该从“教”的角度来看待数学。他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教别人“做”。因此,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应从逻辑、历史和关系三个方面进行。
从不同的角度: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函数的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对应规则、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以及一些特定的函数,这些都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功能的主要内容相互关联,而且功能也与其他内容相关。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是轴上函数图像部分对应的横坐标集;数列是在自然数集合上定义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密切相关。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从实际计算到理论思考。中学生初入高中数学课堂时,头脑里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不能把它们当作“空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把数学“灌输”到这些“空容器”中,这往往会导致误解,因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使他们对同一教学活动有不同的感受。为了“制作”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料用于课后反思,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挤出”学生头脑中的问题,从而暴露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中的问题,修正思维,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习的领导者。教得好,本质上是促进学得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它能满足我们的愿望吗?上课、阅卷、答题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思路清晰明了,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是经过反思,我们发现我们的讲解并没有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我们只是想让他们按照一定的固定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当时的学生理解了,但是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
第二部分: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我有幸搭上了这趟课程改革的快车。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学习课改理念,深入课堂开展课改实验,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数学教学有得有失。下面我将从得失两个方面对初二的教学进行反思,具体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机械技能训练和抽象逻辑推理,而忽略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很多学生产生数学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我是课改老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可以摒弃过去“割头烧中间”的做法,尽量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比如我在几何级数一个班的时候,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从概念上直接入门,而是让学生提前预习细胞分裂后的细胞总数,并自主探索,从而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是不断增加的,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级数来处理,然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揭示几何级数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数学中的几何级数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明白几何级数的重要性,并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体会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成为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教学盲目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这样,学生走的是别人踩过的路,而新的学习则需要学生找到自己的路。”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可以关注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首先,组织学习活动是不够的。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与同龄人合作交流,踊跃参与自主探索。他们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热闹景象的背后,有许多被遗忘的东西。
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3.5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