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作者:丘为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孤寂,还掩故园扉。
翻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这样孤寂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我想寻觅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别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孤寂,还掩故园扉。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人间真实稀微。只应该守孤寂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
寂(jì)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空自:独自。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违:别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孤寂,还掩故园扉(fēi)。
当路:当权者。假:提携。扉:门扇。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宣布因为没人举荐,短少知音而失落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爽,言语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痛苦意味,感情真挚动听,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现象: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体现了门庭的现象,又体现了作者的心境。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景象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眷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主意。
第二联写告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标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标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维上的对立与斗争,从这个思维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告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阐明归去的原因。口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痛苦之泪。一个“谁”字,反问得较为有力,标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情面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思,欣赏自己才干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要点,就是因为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相似遭遇的人,更简单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告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对立,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仅仅因为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漠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根据。
“只应守孤寂,还掩故园扉”,标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标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路途。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路途上的一场误解,所以毅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美丽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平,平平得近乎白话。对偶也不求整齐,却极端天然,毫无斧凿痕迹。但是却把落第后的心境,体现得较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告别”,颈联阐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必,此刻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落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言语平平朴素,近于白话,不考究对偶,顺其天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布满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综观全诗,既没有美丽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平,平平得近乎白话。对偶也不求整齐,却极端天然,毫无斧凿痕迹。但是却把落第后的心境,体现得较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我们是专业的wordpress网站建设团队,提供高品质的wordpress主题。新主题微信公众号:www-xintheme-com,欢迎热爱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关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0.4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