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励志人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在某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老师或朋友。他所说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会让你牢记心中,永生不忘。
普通人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 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的总裁杰夫-贝索斯小时候,经常在暑假随祖父母一起开车外出旅游。
10岁那年,贝索斯又随祖父母外出旅游。旅游途中,他看到一条反对吸烟的广告上说,吸烟者每吸一口烟,他的寿命便缩短两分钟。
正好贝索斯的祖母也吸烟,而且有着30年的烟龄。于是,贝索斯便自作聪明地开始计算祖母吸烟的次数。
计算的结果是:祖母的寿命将因吸烟而缩短16年。当他得意地把这个结果告诉祖母时,祖母伤心地放声大哭起来。
祖父见状,便把贝索斯叫下车,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祖父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19个字,却令贝索斯终生难忘。
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诲做人。 “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4岁的时候,她家从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
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这并非易事。每当她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将她推来推去或将她打倒在地。
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门了。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
母亲大声对她说:“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希拉里只得又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这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会这么快又回来。
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新朋友。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都会鼓起勇气,大胆地迎接挑战。
“你可以失去你的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 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现任卡内基基金会主席瓦尔坦-格雷戈里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是他的祖母在伊朗的山区将他带大的。
格雷戈里安的祖母也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由于战争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
虽然命运对她十分不公,但她却并未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为了让格雷戈里安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健康快乐地成长,祖母经常教导他说:“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记牢。
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祖母的这句话在格雷戈里安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对新闻感兴趣。
并在14岁的时候,成为学校自办报纸《校园新闻》的小记者。 休斯顿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园新闻》报的编辑工作。
有一次,克朗凯特负责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 由于当天有一个同学聚会,于是克朗凯特敷衍了事地写了篇稿子交上去。
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凯特单独叫到办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说:“克朗凯特,这篇文章很糟糕,你没有问他该问的问题,也没有对他做全面的报道,你甚至没有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令克朗凯特终生难忘的话:“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后7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克朗凯特始终牢记着弗雷德先生的训导,对新闻事业忠贞不渝。 “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绝对都能做” 雅芳公司女总裁钟彬娴 雅芳公司女总裁钟彬娴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
她早年曾就读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当时,她是班上唯一的一名就读化学专业的女生。 钟彬娴的母亲希望女儿也能像她一样,自强自立。
因此,她经常教导钟彬娴说:“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绝对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到达顶峰。”
钟彬娴永远记住了母亲的这句话。在雅芳公司,她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并最终成为《财富》500强企业中的6位女总裁之一。
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钟彬娴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与阻力,如因为她的年轻和性别而被轻视等。但母亲对她自己、对女儿以及对所有女性的坚定的信心,总是支撑着钟彬娴去克服这些障碍,勇往直前。
钟彬娴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宝贵的家庭财富。 “只管去干活就行了,然后拿着钱回家来” 托妮-莫里森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在莫里森的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困,从12岁开始,每天放学以后,她都要到一个富人家里打几个小时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亲发了几句牢骚。
父亲听后对她说:“听着,你并不在那儿生活。你生活在这儿。
1,自考无任何限制,小学文凭没有都可以报考,只用身份证或户口簿(16周岁以下无身份证可用户口簿报名)去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报名。
每门课程40元(湖北省)。2,先在省自考网上报名,然后去报考点去确定(一般都是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交钱。
第一次一定要去报考点交钱办准考证,以后在交通银行办张交行卡在网上报考。3,自考的内容基本上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历年试卷上的考点很多重复考,比较有规律,平时多做教辅习题,考前多做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过关不成问题。
4,如果中学基础差就报:行政管理,法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等无数学的专业,这些专业是自考高过关率专业,很多只有初中基础的考生都已过关拿证。5,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一年就三次(四月,七月,十月)。
有的地方是两次。6,一般一次四门全部报满最好。
7,自考的难度无法与普通高考和中考相比,基础差的考生报无数学的专业应该可以过关。8,专科和本科可以一起考,考专科是无任何限制的,但是办本科毕业证必需要有专科毕业证。
考试规律总结1,自考的内容就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多做教辅习题。
2,自考历年试卷上考点有些重复考,最近四年的试卷要多做。模拟试卷要多做。
3,考试前三周死拼教辅。光看教材效果不显著,多关注教辅才是关键。
4,考试难度大的题目占百分三十不到,将简单题和中等题掌握就行了。5,如果是记忆的话:将每段话的第一句强记住,后面的内容掌握大义即可。
文科和理科有区别的,文科宏观性强。只要你答题不跑偏,大义写对就可捞分。
6,多项选择实在拿不了主意:abcde全选满,总能碰对几分。7,考前三周反复做《自考通》或《一考通》,记住重点提示和习题。
模拟试卷和历年试卷上的题目每天做一套,力争全面掌控。最牛自考生(两个完全自学者)2002年3月19日,14岁的上海少年丁磊,8岁开始自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成为我国目前年龄最小的自考本科生(烟台日报2002.3.22) 当我们连夜赶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贺时,见他又在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版《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准备他的下一步计划——考硕攻博。
我们在他8平方米不到的寒舍里,听他成长的故事。2004年3月,14岁的陇原少年王大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2004届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
他因此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研究生,被国内许多媒体称为“神童”。全国最小自考生考上北大研究生[4] 全国庞大的自考生大军中,年龄最小的是王大可:小学仅上了一个月,9岁自考本科,14岁考上北大硕士研究生。
惊叹之余,不少人难免心存疑惑:他是如何完成中、小学教育的?他有本科文凭吗?天资聪慧但却从小体弱多病的王大可,直到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入校没多长时间,他竟然向班主任提出:直接参加六年级的数学考试!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他按规定的时间答完了六年级的数学试卷,获得满分。
原来,在父母亲的辅导和刻苦自学下,大可6岁时就学完了小学数学,7岁时学完了初中数学,8岁时学完了高中数学,用当年高考满分150分的数学试题测试,他得分146分。从9岁起,王大可结束了只有个把月的正规学校生活,开始踏上了自学考试之路。
到今年6月,王大可通过了自学考试数学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数学专业课程的成绩都在80分到95分,公共课程的考分在64分与78分之间。2004年5月21日,在西北师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的本科论文答辩中,王大可的毕业论文“传染病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获得了85分的较高分。
专家在他的论文上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论文中数学模型建立正确,推理清晰,语言表达明确,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本科论文。北大读研[5]王大可2004年北大读研时[6]2004年9月6日,王大可到北大已经快半个月了,已接受了校内和校外的好几家媒体的采访。
“一见报,就带来了很多麻烦,以前我就是学习,后来我们楼上的人也开始关心这事了。”他说,接受媒体采访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
王大可爸爸也担心孩子接受媒体采访会影响学习,“现在的学习压力很大,接受媒体采访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不利。”因怕王大可不会照顾好自己,他爸爸已经在北京呆了半个月了。
同时,也限制跟大可在一起的时间,每天只在晚上7时左右陪上王大可半个小时左右,“就是想锻炼一下他的独立能力。”到北京大学读研是大可的愿望。
这次他参加北大研究生考试,原本是想为明年正式考试做准备,没想到顺利过关。考虑到王大可年龄尚小,数学学院专门为他制订了培养计划。
赫胥黎的故事:赫胥黎生於英国伦敦西部的伊林,8岁时开始上学读书。
由於家境贫寒,,赫胥黎只读了两年书就停学了。但是他爱好学习,每天坚持自学,在他自己制订的教育课程表上, 只留下了一个项目:阅读。
赫胥黎读书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因为家里穷,没钱买书桌,赫胥黎就点起一支蜡烛,将毛毯披在肩上,然后坐在床上读书。
赫胥黎学习兴趣相当广泛,对什么都感兴趣。开始时想学土木工程,,又想搞桥梁建筑,后来又转到了医学方面,跟父亲的一个朋友专门学医。
由於他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但是当他想进外科学院进修深造时,因为年龄小,未能如愿。赫胥黎求知欲非常旺盛,学习上永不满足,他在工作之余,又自学了法、德、意、拉丁和希腊等语言,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伟大学者。
在赫胥黎21岁时,他以海军军医的身份作了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冒险远航,根据远航的见闻和研究成果,他发表了论文——《关於水母的解剖学》。赫胥黎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了皇家奖章, 还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从此以后, 赫胥黎迈开了更大的步伐。接着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 很快成为当时英国的一个最年轻、最有希望的科学家。
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后, 他竭力支持和宣传进化学说。为了保卫达尔文的学说, 赫胥黎在以后的30年间, 改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 转而研究脊椎动物化石。
在伦敦南部肯辛顿博物馆的达尔文雕像旁, 无愧地屹立着赫胥黎的大理石像。扩展资料: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一个兴趣广泛而又才华横溢的人。
他不仅是捍卫科学真理的斗士,也是一位充满才情的具有极高文学禀赋的科学家。他是英国生物学家,因捍卫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
他为了对抗理查·欧文的理论而提出的科学论证显示出人类和大猩猩的脑部解剖具有十分的相似性。有趣的是赫胥黎并不完全接受达尔文的许多看法(例如渐进主义),而且,相对于捍卫天择理论,他对于提倡唯物主义科学精神更感兴趣。
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他还因创造了生源论(biogenesis,认为一切细胞皆起源于其他细胞)以及无生源论(abiogenesis,认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概念而广为人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只要梦想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20岁的青年卖菜时看资本论!苦读车夫,10年考上社科院研究生!卖菜 、扫大街、蹬三轮……走南闯北,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十年。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荣庆,《乡约》栏目拜访他 1974年,郭荣庆出生在沂蒙老区-----山东沂南县青驼镇东冶村。
17岁他初中毕业,虽然成绩很好,但还是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了。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郭荣庆开始了漂泊的打工生活:他到过上海、徐州、威海、秦皇岛、挖过地沟,扫过大街,拣过破烂……被地痞辱骂、殴打过。
1995年,他在大连落脚了,一次与大连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瀛文风相遇相知,他萌生了参加自学考试的念头。当年,他报考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成人大专英语的自考班。
英语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郭荣庆毕竟是初中文化程度,英语底子本来就薄,更何况,作为一个在都市打工的农民,既要面对高于常人的生存压力,又要面对毫无情面可讲、更无投机可言的国家统一考试。他,能行吗? 2004年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约9点多看中央七套《乡约》节目题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介绍一个17少年成为打工仔,力尽艰辛10年刻苦学习,成为中国科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他对学习直卓,一边卖菜一边看书,在大连市的冬季没有取暖设施的情况下,依然发奋学习,管通过英语成人自学本科考试,就考了六年。他在一边卖菜一边看书,人家以为他还是在看小说,因此他特意将书皮用胶带包上,不希望人们对他产生不理解。
他的座右铭就是:以指导他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地位),摆脱贫穷、饥饿、无助的状态,要用法律替打工仔办些事!妻子离他远去了,由自己的父母带领孩子。他在对于考试不过、妻子分手生活的磨难情况下,产生动摇时,就是想到自己是个父亲,必须坚强起来,为孩子的今后生活努力。
后来主持人说:【只要梦想不死,一切皆有可能】你有梦想吗?想实现它吗?就要不断努力,冲刺,抗争,努力,拼搏,目标会一步一步向你靠近,你也就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你还等什么???给你一些些~~ 祝你成功。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
励志故事篇一:
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 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篇二:
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篇三: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篇四: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篇五: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拓展资料:
一、励志:
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失去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励志,便是让一个人重新焕发起这种力量。励志,并不是让弱者取代另一个人成为强者,而是让一个弱者能与强者比肩,拥有实力相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二、相关名言:
1、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富兰克林自传》
2、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富兰克林自传》
3、永远不要将必要的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并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够满足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5、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
6、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7、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庄子
8、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才智。——沃勒
9、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10、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弗劳德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励志
<> 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
前日下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江城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靠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
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
“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
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 “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
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他认为,英语学习应具有骆驼精神,而不是骏马精神。
“品种再优良的骏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总有一天会停止;而骆驼在沙漠的漫漫长路,则需要长时间的韧劲坚持下来,相信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
7月20日,对肌无力男孩刘晓泉来说,是一个值得一辈子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他收到北京联合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张录取通知书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礼物,为了这份礼物,他克服病痛,足足奋斗了13年。
父亲背他上学去 刘晓泉住在安华西里一栋旧式的简易楼里。 爬上5层的楼梯,走进刘晓泉的家,他正斜倚在床上看书。
刘晓泉一家三口居住在3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里,一台旧的21寸电视是家中最值钱的电器。 “小时候,他是一个爱唱爱跳,爱吹口琴的小男孩儿。”
说起刘晓泉得病前的事,父亲刘建华言语中饱含深情。 5岁时,刘晓泉被诊断患有肌无力。
这个诊断结果击碎了一家三口人的心。父母带他到处求医,但得到的结果让人失望:这种病在医学上目前没有办法根治。
曾是京华客车厂工人的刘建华,看到一天比一天更需要照顾的儿子,2003年毅然辞掉了工作,回家照顾儿子,而老伴儿早就下岗在家,每个月仅千元总收入支撑着全家的生活。 从小学6年级开始,刘晓泉的身体情况逐渐恶化,从不能行走到不能站立。
那时起,无论晓泉在哪个学校,无论他在学校的二层、四层,每个清晨的校园里,都会行走着两个重叠在一起的身影:一个瘦弱的父亲背负着100多斤重的儿子蹒跚前行。 为了按时到校,刘晓泉每天早晨5点钟就要起床,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艰难地穿衣、洗漱、吃早饭,不到7点就要出门。
父亲背他上下楼,登小三轮车送他上学,每天中午去学校食堂给他打饭,背他去厕所,下午放学时去学校接他。13年如一日,刘晓泉在父亲的后背上,风雨无阻地求学。
在晓泉的心里,父亲是一座山,是走路的双腿,是生活的依靠,更是他精神的支柱。 躺床上靠回忆学习 他爱看书、喜欢书,书是他唯一可以随时亲近的贴心朋友。
在狭窄的房间里,衣柜边、饭桌上都堆满了书。 高考前3个月,在一次上学的途中,由于地滑,父亲背着刘晓泉不小心滑倒了,晓泉右手骨裂。
在高考冲刺阶段,这意外的事故对晓泉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由于双腿不能动,又担心骨裂加重,他不敢让手臂吃力,因此没有办法坐起来,不能写字,不能翻书。
这段时间,他错过了第一次模拟考试。 刘晓泉心急如焚,但却心有余力不足。
他只能在回忆中复习、思考各门功课。那段时间,他每天躺在床上,脑子里默默地回忆以前背过的语文文章、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和词汇。
一个月后,勉强可以坐起来,他就试着用左手翻书。 那时,他不能用笔,只能一字一句将书上的重点记在心里。
手好些后,落下很多功课的晓泉,要求父亲骑着三轮车驮着他来到学校。一直惦记他的同学、老师都等在学校门口,大家一拥而上,热情地把他连同三轮车一起抬到四层教室。
那一次,坚强的晓泉落泪了。 “二模”考试时,因为右手没恢复好,刘晓泉没有答完卷子,只考了470分。
这成绩与他的理想相差很远。看到成绩后,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度心灰意冷,甚至有了放弃学习的念头。
班主任钱老师不断地鼓励他:“坚持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必须参加高考,你能行的。”同学为了鼓励他,还送给他一盆“沙漠之花”。
父爱、师生情、同学谊,都给了刘晓泉莫大的精神鼓舞。 高考前,许多同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12点。
肌无力患者最怕长时间坐着,每晚10点左右,刘晓泉就累得“坐”不住了,但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先躺一会,再咬牙坐起来继续学习,有时学习到12点。 全班第一走进象牙塔 “朝阳区十佳中学生”、“2008年校级优秀团员”、“全校期中考试一等奖”…… 一摞奖状整齐地存放在破旧的柜子里。
刘晓泉高中3年里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为了这些奖状,他付出了平常孩子难以想象的努力。
为了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每天,他只在早上喝一点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由于行动不方便,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都不好意思多问老师。
“他是个懂事、学习刻苦的孩子,完全靠自学。” 刘建华说,晓泉从没买过一本课外辅导书,没请过一位家教。
父母的照顾,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让刘晓泉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了感恩。由于学习成绩好,课余时间,他经常热心地为其他同学讲解作业题。
高考第一天,父亲骑三轮车带他上考场。 第二天,北京一大早下起了大雨。
为了不影响考试,父子俩不到7点就出门,但却一直打不到车。着急、焦虑,刻在父子俩脸上。
刘建华赶紧打110电话求助,但是,因为堵车,110也没有及时赶到,在快要放弃的时刻,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了解情况后,一路开车猛跑,顺利送他上了考场。 社会人士的大爱让刘晓泉写的作文如鱼得水。
他说,《隐形的翅膀》这篇作文,他是以自己亲身体验为素材写成的。 “总分538分,英语105分、语文108分、数学110分、文综215分。”
6月23日,当班主任钱老师告知小刘是班级第一名,身残志坚的刘晓泉喜极而泣。 7月20日,刘晓泉接到北京联合大学录取通知书。
13年艰难付出终于得到回报,他如愿以偿梦圆大学。 “上大学的机会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将来我要好好学习,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刘晓泉内心充满了感激。
在自考制度成立的这35年里解救了太多因没有学历、没有平台而困扰的人们,其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如数家珍。
这其中也有很多人因为自考得到了磨练,因自考改变了命运,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所以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了十位你不知道的自考名人,以及他们的励志传奇。
▼ 吴士宏她是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她曾经是一名小护士,之后却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开辟了无数个第一: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她是唯一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个只有高教自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吴士宏。 37年前,吴士宏得了白血病,那时候的她还只有15岁,经过了4年的漫长治疗,在一次一次的化疗之后她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她病中常常想等自己身体痊愈之后还能像原来那样生活吗? 大病之后的吴士宏对生命又燃起了希望,在她看来生命仿佛从头开始了。
就这样她开始对人生有了新的规划,当她从护士学校毕业的时候,她选择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彻底改变自己。因为病中的四年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错过了太多的机会,她只有更努力的自学拿到一个自学考试的文凭才能在社会上跟别人“拼”。
1985年,他凭借着自考英语专科的文凭进入了ibm公司任办公勤务。之后又进入销售部门,因销售业绩突出不断晋升,直至坐上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她在ibm一路披荆斩棘了12年之后,最终受聘于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登上了职业巅峰。 “一个人如果总是在一个没有大波浪的平缓状态中生活,也许等他到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那么多日子已经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吴士宏 ▼ 牛根生他曾经被50元钱从乡下卖到城里,他曾经在呼和浩特大黑和奶牛场当一名养牛工人;之后他却成为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过董事长兼总裁职务,他就是牛根生,一个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深造的自考生。 说起他的经历,那就是是另外一个说不尽的励志传奇。
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对牛根生的评价是:“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当年牛根生从伊利集团出来后创办了现在的蒙牛乳业,仅用6年的时间让自己的企业在港上市,成为中国企业新领袖。
而就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却决定捐出在蒙牛的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解救了数万呼和浩特的贫困人民。之后他便辞去了蒙牛的职务,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牛根生一直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也从侧面的反映了牛根生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企业家,他不爱专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企业家之路,由此也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
——牛根生 ▼ 李福成他曾经因十年动乱失去了进大学的机会,之后却通过自考圆了一个大学梦。他就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党委书记,也是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福成。
那时的燕京啤酒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却刚好遇上了刚获取自考大学学历的李福成担任燕京啤酒的第二任厂长,那时的他用那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带动了燕京的发展,将其改变成了中国最大啤酒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啤酒企业前15名的知名企业。 然而在他自考毕业之后也并没有放弃学习,他选择了继续深造,最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
在这期间他历任了顺义化肥厂党总支副书记,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党总支副书记、副厂长、书记、厂长,现任公司总经理。他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地在市场中与竞争者抗衡,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依靠科技和创新使燕京的竞争力增强,成功捍卫了“燕京”的品牌。在它的准确定位和内涵式滚动发展的思路的领带下燕京已然成为有形资产88亿元、无形资产9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为我国啤酒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是自考给了我一次补课的机会,为我指引了一条迈向成功之路” ——李福成 ▼ 王辛民他是赛特集团常务副总裁,他也是2003年度中国十大商业新闻及年度影响力人物。他曾先后在航空工业企业、国家经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工作,他就是王辛民,他曾经也是一名自考生。
他曾说过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来那个段时光就是在工厂准备自考的时间和在赛特工作的时间。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在40这个不惑之年进入赛特,开始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1994年,在赛特刚结束与日本八佰伴集团合作的时候,他受命于危难,担任了赛特购物中心的总经理。 在他接任时,大家都在纷纷讨论赛特这次的作为是否离谱,这场议论持续了办半年,参与者有全国的30余家媒体,然而这场没有结果的议论给赛特带来的影响负面多于正面。
回忆起那段力挽狂澜的经历,王辛民依然充满了激情,他说那次轰动商界和新闻界的大讨论最终算是为赛特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是两段时光:一段是在工厂准备自考的时间,另一段就是在赛特工作的时间。”
——王辛民 ▼ 毕福剑他是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他中学毕业赶上插队落户,后进(北海舰队)国。
> 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
前日下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江城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靠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 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
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
“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
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 “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
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他认为,英语学习应具有骆驼精神,而不是骏马精神。
“品种再优良的骏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总有一天会停止;而骆驼在沙漠的漫漫长路,则需要长时间的韧劲坚持下来,相信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 ” 附件还有很多哦! 参考 。
着名主持人白岩松,有一次应邀到厦门大学去演讲,鼓励学生们花时间做些无用的事,也许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对他本人来说,改变思维方式的原因,源于童年时一项特殊的任务。
白岩松的舅舅是中学的数学老师,当白岩松还是一个孩子时,这位舅舅每天都给他出一道题,有趣的是,他不等白岩松思考,就会抢先画出一条辅助线,然后让白岩松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当时,白岩松对此非常恼火,却又不得不坚持完成这项看似没有必要的特殊任务。
直到多年之后,白岩松才认识到,舅舅通过这样的方式,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因为就从那时开始,他相信所有的问题不止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一个答案的时候,他总是下意识地要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创造力就在这一个小细节上诞生了,而它恰恰来自不带功利性的无用的训练。
白岩松的这段经历,让我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光。那时,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奋斗,我却因为对数理化的恐惧,每天生活在自卑和自责之中。
语文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天,他拿来一本古诗词选集,让我每天早自习时背诵其中一首。当时我并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只是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
直到多年之后,我拿起笔来写作,可以轻松地引用古诗词时,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原来他早就看出来,凭我当时的数理化成绩,肯定升学无望,不如让一直痴迷文学的我,多学习一些古典文学的知识,当时看似无用,后来却让我受益终生。 邻居家有个独生女儿小娜,从小就学习一般,大家平时在一起聊天,免不了谈到各自的孩子成绩如何,唯恐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小娜的父亲却从来不焦虑,也不急着给孩子报培训班,反而经常利用假期带她出去玩。
小娜上小学五年级时,跟着父亲到北京去看了一场书法展览,忽然对书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主动要求上培训班。于是,从小学到高中,当别的孩子埋头在题海之中时,总能看到小娜不慌不忙地骑着自行车去上书法课,对此,邻居们纷纷摇头,感觉小娜是在做无用功。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之后,没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小娜,开始在书法界崭露头角,一次次捧回金灿灿的奖杯。直到这时,我才明白,让小娜凭兴趣学习书法,正是一位聪明的父亲给孩子画的人生的第二条辅助线,尽管她不够聪明,最终却一样可以成功。
正如白岩松所说,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另类”,做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比如寻找人生的第二条辅助线,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与众不同的美好人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3.6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