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
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
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
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
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
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
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
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
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
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
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
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
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
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
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
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
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
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
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
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
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
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
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 用功的入门方法 虚云大师开示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一) 办道的先决条件 -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
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二) 严持戒律 用功。
真正的汉传佛教在大陆。
海外主要是南传、藏传为主。汉传都是大陆过去的。
您不必要去境外寺院皈依。修行首先应明理。
您应该先多看看经典,如: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维摩经、圆觉经、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这些就差不多了。如果感觉困难,还可以看一些现代人的书和视频。
最好找一位师父给您实际指导,可以到当地的寺院、居士林或学佛小组结缘。生活中注意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改动自己的一些坏毛病,多帮助别人。
修行的法门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简单方便,是末法时代最容易成就的修行方法。还有最重要的佛法注意是修心,一定要真正改变自己的心念。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佛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什么是缘起论?
什么是四谛?
什么是五蕴?
什么是无常无我?
什么是三法印?
什么是三皈依?
什么是涅槃?
什么是三宝?
什么是八正道?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
什么是四念处?
什么是四禅八定?
什么是居家八法?
什么是发菩提心?
什么是五乘教法?
神通,应如何看待?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什么是丛林制度?
什么是和尚?
什么是法师?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
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
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
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
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
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
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净土宗念佛法门)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
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对初学佛的人来说,第一步立刻要做的,就是吃全素;第二步要去受戒,守好五戒十善;第三步尽早通过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和佛菩萨重新接通。这是一件极之重要和十分必要的事,以佛菩萨为师,带领指导我们如何修行,重新过上光明的正法生活,今生就得到幸福和解脱。"~常观世音恩师
"请教常老师:请问我们初入们的应看哪种经籍呢?谢谢!任何初学佛的人,首先应该研读遗教三经;无论什么根基也都是一样,先尝试学习这三部文字不多但却深含大义的经典。遗教三经即是:《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与《四十二章经》。当然学习戒律必不能少,也可以与学习经典同步进行,有相辅相成之效。 "~常观世音恩师
"文老师!末学请教,我们初学不懂得分析对错,市售的佛书质量参差,怎办呢?答:正中有邪,邪中有正;即使大家公认正派的佛书作者,也可能某些观点与佛所教不同,我们必需看大方向;如果大前提导人守戒,那就问题不大。选购了邪书学习,也不用担心,择其善者而从,扬长弃短,依戒而判。"~常观世音恩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2.7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