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脚鲣鸟:别名西沙红脚鲣鸟_加拉帕戈斯红脚鲣鸟,为鹈形目、鲣鸟科、鲣鸟属鸟类,原产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热带地区沿岸,我国分布于西沙群岛一带。野生于岛屿、海岸和海面上。1766年命名,共3个亚种。飞翔能力极强,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栖息时大多在岛屿的灌丛间或乔木枝上,将头部缩在两肩之间。留鸟,不作长距离迁徙。曾被作为食物乱捕乱猎,致西沙群岛几乎绝迹。
我国西沙群岛最常见的大型海鸟之一,体色清新典雅,鲜艳夺目,羽毛洁白无瑕,仅有部分飞羽为黑色,常成千上万只栖息于西沙群岛最东部的东岛上。脚较为短小,行走时显得笨拙而有趣。在海上飞行时无声,仅在巢时发出叫声。
红脚鲣鸟形态特征 >
体长68-75cm。头部和颈部有黄色的光泽,头顶上缀有少许红色,嘴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嘴的颜色为淡蓝色,基部为红色。眼睛为黑色,眼周、脸部和喉部裸露无羽,其中眼周和脸部为淡蓝色,喉囊为肉色或红色。红色的双脚有发达的脚蹼,在水中畅游时得心应手。嘴基粉红色,虹膜褐色,鸟喙偏灰色,嘴基粉红,嘴基裸露皮肤蓝色,嘴下裸露皮肤黑色。脚均为亮红色,体羽有黑白色或烟褐色,但所有色型的幼鸟脚均为黄灰色。
红脚鲣鸟生活习性 >
典型的热带海洋鸟类,飞翔能力极强,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在夜间,它有较强的趋光性,所以有时会被灯光引诱到轮船的甲板上或者岛上居民的花园里。每天清晨便飞到海上觅食,傍晚再飞回栖息地,很有规律,所以渔民不仅可以根据它飞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场所来寻找鱼群的位置,还能在海上迷失航向时,沿着它飞行的路线来确定返航的方向,所以它又被称为“导航鸟”。
红脚鲣鸟饲养方法 >
主要以鱼类为食,特别是鲅鲛鱼,也吃乌贼和甲壳类等。它的喉部疏松呈囊袋状,所以可以吞食体形较大的鱼。果发现猎物,则从离海面20-30m高处的空中将双翅向身体一收,以迅猛的姿势,激速地一头扎入水中,将猎物在水下捕获,然后再次飞回空中。红脚鲣鸟在辛辛苦苦捕捉到食物之后,却常常遭到军舰鸟等掠夺性鸟类的突然袭击,被迫放弃自己的猎获物,以至于形成了受惊之后便将喉部贮存的食物吐出来的习惯。
红脚鲣鸟雌雄分辨 >
亚成鸟全身烟褐色。
红脚鲣鸟繁殖方式 >
在海岸和海岛上繁殖,时常从3月开始,直到初秋才结束。常成群在一起营巢,巢很大,但非常简陋,呈平台状或盘状,由一些树枝、野草及海草等支搭铺垫而成。雄鸟和雌鸟共同营巢,每窝产1枚卵,偶尔也有产2枚的。卵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涂着一层石灰。孵卵由亲鸟轮流承担,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是象一般鸟类那样伏卧在卵上,而是将卵踩在脚下,通过脚上脉管化的皮肤向卵传递体温。孵化期为42-46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0.1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