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把地震等级分为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属于特大地震。
地震的等级划分: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小于60公里的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的为深源地震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1 地震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945年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大于、等于4。
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同时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2 地震烈度表
同样震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这就要用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如上所述,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见下表:
地震烈度 地面上人的感觉
ⅰ度 无感
ⅱ度 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ⅲ度 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
ⅳ度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ⅴ度 室内普通、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ⅵ度 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ⅶ度 大多数人梦中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ⅷ度 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ⅸ度 行动的人摔倒
ⅹ度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
ⅺ度 房屋普遍会倒塌,大量山崩滑坡
ⅻ度 地面剧裂变化,山河改观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3.5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