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的是工业企业会计,此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区别 ,其区别为: 1、核算性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预算会计;企业属于企业会计。
2、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行政事业单位是收付实现制;企业是权责发生制。 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企业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
4、会计等式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负债 净资产;企业是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5、相对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方法的特殊性 。 ①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 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③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相对应; ④专用基金专款专用; ⑤不实行成本核算。
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方法的特殊性 ①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②实行成本核算。 6、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企业则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
7、会计管理的内容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侧重资金、费用支出的管理,企业则对资金、销售、成本、费用、收益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和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表的区别如下:(一)资产类科目 第一,往来款项中,行政单位会计只有一个“暂付款”科目,而事业单位会计则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科目。
这是因为行政单位往来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在会计核算中简化为暂付款项的核算,而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科目同企业会计一样。第二,行政单位的存货仅有“库存材料”一项,而事业单位有“材料”和“产成品”两个科目。
这是因为事业单位可以制造产品,以便对外销售或为本单位所用,行政单位没有此类业务。对于材料的入账价值,两者规定也有所不同:行政单位中,材料采购和运输过程中的运杂费、差旅费等不计入材料价格,直接作有关支出处理。
而在事业单位中,运杂费应计入材料入账价格。第三,有价证券与对外投资科目。
“有价证券”科目用以核算行政单位所购国债,“对外投资”科目用以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有关情况。为保证行政单位履行机关职责,行政单位不参与对外投资,但在单位有结余资金,又不影响行政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以用经费结余购买国债,而且只能购买国债,不得购买其他有价证券。
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仅包括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还包括货币、材料、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第四,事业单位有“无形资产”科目,行政单位没有。
这是因为事业单位中有科学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这些知识密集型事业单位往往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生产者或使用者,必须对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而行政单位只进行行政管理,不涉及无形资产问题。(二)负债类科目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负债类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对应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都纳入“暂存款”科目核算,包括临时暂存(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和应付未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等,而且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账,不得长期挂账。而事业单位“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事业单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负债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由于实现应税收入形成的负债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其他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如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存入保证金等。
(三)净资产类科目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行政单位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科目。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用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的。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而事业单位净资产除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形态用“固定基金”表示外,还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等五个会计科目。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来核算其所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用专用基金来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而且因为事业单位既有经营性资金运动,又有非经营性资金运动,因此,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来表示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科目来表示各项非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另外,事业单位要对结余进行分配,而行政单位对结余不能进行分配,只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收入类科目 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包括: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计入“拨入经费”,事业单位则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为核算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事业单位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需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计入“拨入专款”科目;因事业单位有市场取得的收入,因而分别设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目;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下来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将其并入“事业收入”核算,而行政单位则单独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来进行核算。
(五)支出类科目 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
一、拨入经费和拨出经费 1、拨入经费(总帐)帐户,用来核算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经费的累计数。
应设“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明细科目。 ①收到经费拨款单时,借:银行存款贷:拨入经费 ②缴回拨款时,借:拨入经费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拨入经费 贷:结余 2、拨出经费(总帐)帐户,核算主管会计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拨出经费的累计数。
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的“财政拨款凭证”四联单,不得用支票拨付和所属单位打收条的方式拨款。 ①转拨经费时,借:拨出经费-**单位 贷:银行存款 ②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银行存款 贷:拨出经费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结余 贷:拨出经费 本帐户应按所属单位设置明细帐。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 1、应缴财政专户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①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②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应按照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帐。 2、预算外资金收入(总帐)帐户,用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预算外收入的累计数。
①收到从财政专户拨入的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②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应通过“暂存款”帐户核算。 收到时,借:银行存款 贷:暂存款 转拨时,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借:预算外资金收入,贷:结余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三、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零星杂项收入,如变卖旧报刊杂志的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是指财政部门规定不用上交的收入;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 ①经财政部门批准不上交的零星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和残值变价收入,借:银行存款(现金)贷:其他收入 ②冲销其他收入时,借:其他收入贷:银行存款(现金)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其他收入贷:结余 四、经费支出 经费支出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经费支出按开支对象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其他;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其他;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其他。 经费支出(总帐)帐户,用来核算本单位预算经费的实际支出数,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经费支出的累计数。
①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年终应根据《财政直接支付入帐通知书》和代发工资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 主管部门:借:经费支出(本单位) 拨出经费(转拨所属单位) 贷:拨入经费 所属单位: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②对实行集中支付的政府采购,可根据《政府采购支付转移通知书》作相同的分录,属于固定资产的同时记: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③依据支出的原始凭证,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④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帐户应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帐。
五、结转自筹基建 结转自筹基建(总帐)帐户,核算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入建设银行的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①转存建设银行时,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 ②基建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结转自筹基建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 借: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六、现金 现金(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数额。
①收到现金时,借:现金, 贷:有关收入科目 ②提取现金时,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③支出现金时,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 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出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余额,并将余额与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七、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银行存款数。
同一会计分支,但又有区别:一、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含义与特点的比较(一)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际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如军队、国务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及各级党政、人民政府。
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因此会有“上级拨入资金”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是指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法人单位,包括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如学校)、公益事业单位(福利院、红十字会)、公证、法律服务(如妇联)等中介机构。 (二)特点比较:1、行政单位提供无偿服务;行政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目的是进行劳务;行政单位无收支活动;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并按国家预算开支、使用。
2、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却实行有偿服务;事业单位大多属于能创造价值的智力劳动,向社会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和劳务;事业单位某些活动具有盈利性。二、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一)含义比较行政单位会计是以政府部门各行政单位预算资金核算为中心的一门专业会计,主体是各行政单位。
它通过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放映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分配、使用和结果的全过程,反映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为国家的预算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特点比较:1、都采用收付实现制,都是非营利性。2、行政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侧重核算资金收支结余;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经营性有成本核算),其核算对象以收、支、余为主。
3、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具有多渠道性(特殊科目:缴纳销售税金,行政单位不涉及)。 (三)会计科目比较1、相同点: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都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五类,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 净资产,资产 支出=负债 净资产 收入。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名称、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完全相同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名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限额、应缴预算款、结转自筹基金等;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一些会计处理上也具有相同点,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处理;事业、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而是采用对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的办法,故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的“应收账款”科目没有备抵账户。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上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
2、不同点(1)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资产类包含有价证券,事业单位会计有无形资产和产成品; 负债类事业单位有应交税费;净资产类的结余科目也有所区别,行政单位会计为结余,而事业单位会计有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科目;还有事业单位独有支出类的销售税金科目。(2)名称不同、内容和使用方法相同的科目对比项目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暂付款、暂收款、库存材料,分别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里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材料相对应;而预算外资金收入对应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和事业收入。
(3) 名称相似或者相同,内容及方法有区别的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总账科目拨入经费所包含的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总账科目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项款;拨出经费里的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别与拨出经费和拨出专项款对应;经费支出里的经常性支出和专项资金支出分别对应事业支出和专项款支出; 结余里的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分别对应事业结余和对冲结转(无科目); 有价证劵与对外投资相对应。(四)核算的特点比较行政单位会计:会计主体有明显的非营利性;以首付是限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大的特点是双轨制(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三、资产的核算事业企业会计的“资产”的内容最大特点是,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区分长短期投资, 只设置“对外投资”账户。
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不需分期计算盈亏,因此不设置跨期摊提类账户。(一)存货的核算1、内容的对比:(1)行政单位的存货也称库存材料,指行政单位大批购入、先期入库,待以后各期陆续消耗的各种材料,如大批的办公材料、修理材料、取暖材料等。
事业单位的存货一般分为:原材料(原料、燃料、实验材料、改装使用的原件、零配件等)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仪器、仪表、工具、器皿、一般用品等)办公用品类(纸张、笔墨等)产成品类(生产完工并已验收入库的产品)。事业单位的存货在核算之前,首先要确定存货日常管理中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通常使用)--收、支、存; 实地盘存制--收、存。 。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由于财务会计报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决定了其发挥作用的程度。因此各企业必须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四点要求,认真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数字真实
财务会计报告是一个信息系统,要求各项数字真实,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得匡计数据,更不得弄虚作假,隐瞒谎报数据。
2.计算准确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并对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要认真地计算,做到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内容完整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各财务会计报告之间、财务会计报告的各项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因此,企业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内容进行填报,不得漏编、漏报。
4.报送及时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报送。使投资者、债权人、财政、税务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时效性。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有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净资产类科目、收入类科目、支出类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 第一,往来款项中,行政单位会计只有一个“暂付款”科目,而事业单位会计则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科目。
这是因为行政单位往来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在会计核算中简化为暂付款项的核算,而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科目同企业会计一样。第二,行政单位的存货仅有“库存材料”一项,而事业单位有“材料”和“产成品”两个科目。
二、负债类科目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负债类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对应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都纳入“暂存款”科目核算,包括临时暂存(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和应付未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等,而且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账,不得长期挂账。
而事业单位“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事业单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负债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三、净资产类科目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行政单位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科目。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用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的。
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而事业单位净资产除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形态用“固定基金”表示外,还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等五个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来核算其所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用专用基金来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四、收入类科目 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
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包括: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计入“拨入经费”,事业单位则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为核算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事业单位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需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计入“拨入专款”科目;因事业单位有市场取得的收入,因而分别设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目;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下来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将其并入“事业收入”核算,而行政单位则单独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来进行核算。五、支出类科目 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
行政单位的“拨出经费”对应事业单位“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两个科目,用来核算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经费转播给下属单位的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因为只有在采用实拨资金方式时才会有这类业务 因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这类科目基本不再使用;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对应事业单位“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多个科目,来对单位为完成各项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进行核算。扩展资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会计科目的名称与核算内容应具有统一性 为了便于会计资料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国范围内汇总分析,特别是为了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应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会计科目的名称未经财政部同意不得改变和合并;其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亦不得随意改变;如因自身业务活动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可以增设科目,报请财政部同意;对于明细科目,可由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按一定要求自行规定。
(二)会计科目要适应各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一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也有各自不同,如部分事业单位实行有偿服务,有一定的业务收入,行政单位只按规定履行公务,没有自身业务收入;有的事业单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行政单位则不存在成本核算问题等。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也便于将核算结果同政府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加强预算管理。
(三)会计科目要适应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 会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3.3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