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冢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人们一提到于城镇的吕冢,就有人会说:“吕冢是吕蒙的坟。”其实,吕冢与吕蒙根本是两回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吕冢是东汉吕荣的墓,而吕蒙是三国人,两人相差有三十多年之久。
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趋于极端腐朽,豪强势力日益扩张,宦官外戚专权,残酷压榨农民,加上水、旱、蝗、风、雹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袭击,农村经济破产,农民处境日益晋化,各地农民被迫纷纷起义。到公元184年,在继绿林、赤眉、铜马起义后,又出现了一次规模更大的黄巾起义,影响之大,不下陈胜、吴广,甚至遍及江南。当时吴郡有一名叫许升的人,他的妻子吕荣在战乱中被起义军杀死。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把农民起义看成是造反,是大逆不道,把起义军称为“匪”或“寇”。所以象吕荣这样不屈辱于起义军的人就称为“义妇”。吕荣死后,由吴郡太守收集银钱为她安葬,名为吕荣冢。后来人称吕冢。由于吕荣、吕蒙仅一字之差,且音亦相近,传到后代,就误为吕蒙冢了。
按三国东吴大将吕蒙,转战在湖北荆州、襄阳一带,怎会葬到海盐?据吴地志记载:吕蒙死于湖北公安县。荆州志也有记载:湖北蒲圻县有吕蒙冢。由此可见吕蒙是死在湖北葬在湖北的。欤城之冢,实系吕荣,后人以讹传讹,特为考证。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人),并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待异人继位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著。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徙木立信: 商鞅当时为了顺利推行新法,在城南门放了一根三丈的木头,说,有人把它搬到北门就可以得百金的赏赐。
起初大家都不相信,有一个人做了,结果得到百金,新法也就得到拥护,顺利得以推行,使得秦国很快强大起来。 .。
吕布(公元15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
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吕布因其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
在民间对他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和“三姓家奴”。 吕布曾奉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在其麾下任骑都尉、主簿。
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勾结,把持朝政。董卓入京,暗中收买吕布,令其诱杀丁原。
董卓得势后收吕布为义子,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脾气暴臊,与吕布的“父子情谊”其实甚为薄弱。
189年,在司徒王允的挑拨下,吕布诛杀董卓。王允在事成后封吕布为将军,假节钺,仪比三司,进封温侯,故吕布又称“吕温候”。
史书记载吕布与董卓婢女有染,其名不详——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该婢女名貂蝉,是王允的义女,及后更成为吕布之妻。 董卓死后6个月,旧部攻入京城。
吕布携妻仓皇出逃。吕布出京后曾先后投靠军阀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
与当时的另一大军阀曹操多次作战,由于吕布的骁勇善战,数次打败曹操。汉建安三年,曹操部队攻打吕布的根据地—小沛,由于吕布刚腹自用,不听谋士陈宫的建议,导致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吕布被曹操擒杀于白门楼下。
临行刑前,吕布请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刘备却提醒曹操吕布为人无信,多次背叛。最后曹操还是将吕布处死。
民间流传吕布的故事有:“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白门楼”等。 三国名人当中,吕布肯定不是最坏的,但却肯定是最叫人不 放心的。
《三国志·吕布传》评曰:“吕布 有枭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灭也”。 在当时那个翻云覆雨的乱世,审时度势、改投明主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瑕疵,张辽、马超、甘宁、太史慈都曾投效过好几位主公,世人却并不因此而笑他们不义;但吕布的特殊性在于,第一,他变节易虑的频率未免太过急促,第二,他变节后出尔反尔的手段未免太过狠毒。
综计吕布短促的一生,他起码投靠过七位主人: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刘备。他和这七位主子的关系大体上都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是一见倾心、如胶似漆;不久便嫌隙从生、各怀鬼胎;最终是反目成仇甚至相互火拼。
吕布的第一位主子是并州刺史丁原。正是这个丁原,将他从一介布衣提拔成了并州主簿,对他”大加亲待”,可说是恩义非浅。
然而 在董卓标出了更高的价钱后,吕布立时亲斩丁原的首级献给了董卓。 董卓对吕布十分爱信,二人曾经誓为父子,狼狈为奸,一齐做了不少的坏事。
然而在听了王允的挑唆之后,轻狡反复的吕布立时有了异心。《三国志·董卓传》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董卓进了朝门,李肃率人上前阻拦,董卓惊呼“布何在?”(吕布快来)。
吕布答“有诏”,便亲自下手诛杀了董卓。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吕布又亲手将其杀死,共杀三人,众莫敢动。
吕布随即调动人马,杀尽了董卓的三族,其中也包括董卓那九十岁的老娘。 董卓作恶多端,自是百死莫赎;但吕布如此“大义灭亲”(其实是大利灭亲),又未免太无香火之情。
纵然董卓该杀,也何必非要由自己下手;既杀首恶董卓,又何必非要将其满门良贱,不分老幼,一个都不能少地全数杀光呢?这样的爱憎分明,实在叫人不寒而栗。 吕布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手刃董卓,六月初一,即撇下王允,带着董卓的人头,逃出长安,败走关东。
他先是去投袁术,不久又北归袁绍。两人共事没几天,袁绍便想杀了他以绝后患。
吕布闻讯,急忙改投河内张杨。兴平元年(193年),他与陈宫合谋,袭夺曹操的兖州。
曹操回师,击破吕军。吕布只得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去投徐州。
徐州刘备见他穷蹙来归,于心不忍,于是将他权且收留。不想没过多久,他便趁刘备出兵讨伐袁术之机袭夺了刘备的徐州。
当时占据淮南的袁术,给他送米二十万斛,约他一起夹击刘备。吕布收下粮米,却又以辕门射戟逼退了袁术的三万大军。
既然如此,他就该好好地拉拢刘备。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又逼得刘备投奔了曹操。
袁术这时仍想和他搞好关系,派专使前来给儿子提亲。答应不答应还在两可,吕布却竟然愚蠢地把袁术的使者打入囚车,送往了许都。
曹操一见,当然立刻把袁使枭首,断绝了他和袁术日后合作的可能。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大军来打徐州。
吕布虽极力向各方求救,却几乎没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援。这年的十一月,众叛亲离的吕布在白门楼被曹军生擒。
直到这时,吕布竟仍然幻想能死里逃生。 曹吕二人相见,吕布开口献媚“明公何瘦”(您老可瘦多了)。
曹操答:我之所以瘦,全是因为不能早早将你击破。吕布急忙表白“明公所忧不过布耳,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天下不足定也”。献媚之态,溢于言表,然而曹操岂是肯轻易饶人的主儿,就算没有刘备在一旁忽悠,吕布的性命也是绝难保全。
一世枭雄终于落了个被缢杀的下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名将之中,单论武勇,无一人能和他吕布抗衡。
可是如此一位天下无双的悍将,在做人的原则 方面竟是那样的幼稚愚蠢,空有盖世武艺,怎奈毫无信义,一生朝秦暮楚,最后众叛。
庄公即位之初,地位并不稳固,这是源于其母姜氏偏心其弟叔段,想方设法要把庄公从王位上拉下来。姜氏先请求将制地作为叔段封邑,再威逼庄公把京封给叔段。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叔段到京邑后,仗着母亲姜氏的支持,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加紧扩展自己的势力,与母亲姜氏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大夫祭仲建议庄公尽早铲除姜氏和叔段,然庄公不以为然:“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庄公二十二年,在母亲姜氏怂恿下,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准备开城门接应。庄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报,说:“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即命令公子吕率200辆战车讨伐叔段。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叔段大败自刎。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 。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三姓家奴,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后杀了丁原,投降董卓,拜为义父,之后为了貂蝉,又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一个生父,两个义父,吕布历经三姓,是以称“三姓”,古代讲究从一而终,讲究“忠”、“孝”,像吕布这样的行为很为人不齿,家奴是比较低贱的,是以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注:历史中的吕布并未有三姓家奴之称,历史中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
史实典籍中,并无关于吕布“三姓家奴”一说。这句贬损人的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的杜撰素材,其目的以借来提高刘关张三英的声誉地位,侧面宣扬汉室宗亲正统地位,带有古代文人的创作局限性。
与吕蒙正有关的典故: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兴平元年(194年),吕蒙年仅十四五岁,私自随姐夫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
战后归来,邓当将此事告知吕母。吕母很生气的要处罚他,吕蒙说:“这贫贱的日子难生活下去,说不定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再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难以成事。现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难以取得真知。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小的时候是一个不爱读书、不肯用功的人。长大后,虽然有一身武艺,但却没有多少学识。当鲁肃刚开始见到吕蒙时,觉得他就是一个莽夫,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很瞧不起他。
有一天,吴王孙权很是看不过去了,就对吕蒙说道:“吕蒙啊,你现在身据要职,掌握重权,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没有学识是不行的,你应当广泛地学点知识充实你的头脑,开阔你的视野,把一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用兵打仗上去,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难道你的事务比我要处理的还要多么?我都要掌管天下子民,每天处理很多奏章,但是我常常感到知识的不足,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读书。日积月累,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你好好想想吧。”
吕蒙觉得孙权说得很对,于是开始学习。
有一天,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遇到了吕蒙,吕蒙便与他研讨论起天下大事来。刚开始鲁肃想敷衍他两句,但说着说着,他惊奇地发现吕蒙谈吐不凡,对当局形势的分析也非常有见解,就诧异的说:“吴将军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吕蒙笑道:“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扩展资料:
吕蒙生平:
吕蒙,东吴四英将中排第三。
孙权继位后前来投奔,在剿灭吴郡城外的盗贼一战中崭露头角。
吕蒙早年没上过什么学,是个大老粗。但他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他请教过战术。孙权很欣赏吕蒙的作战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代鲁肃之职,成为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随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作为主将,吕蒙四面围住麦城,活捉了关羽。
219年,吕蒙病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吕蒙
百度百科·刮目相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