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面应该为“梓庆削木为鐻” 鐻:读音ju四声。
古代的一种乐器 梓庆是一个木匠,他文化程度不高,但雕刻技艺超群 这里指的是木匠梓庆把木头雕刻成乐器鐻,(技艺高超,鬼斧神工) 而“梓庆之鑢”出自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 “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谢康乐就是谢灵运,晋宋间诗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
这里的意思是谢灵运的赋诗作文犹如有鬼斧神工偷偷运用,那是不是梓庆的工具呢?(这里借了庄子“梓庆削木为鐻”的典故) 鑢 注解 鑢 lǜ 磋磨骨角铜铁等使之光滑的工具,这里指梓庆的木匠工具。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
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
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
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
〔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
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
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
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唐摭言》载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一字千金
初唐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穷困,所迫无奈,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间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仿兰亭“曲水流觞”并作《修契序》
《三月上巳祓禊序》又名《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嘉泰会稽志》卷十载:“六朝宋时,谢康乐与从弟谢惠连人称大小谢,曾泛舟耶溪,对诗于王子敬山亭。“谢灵运与惠连联句,刻于(孤潭)树侧”” 初唐诗人宋之问更开越中唐诗风流之先河。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率浙东诗人曾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王勃也许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57诗人)。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1、解释水草,出自:明 夏完淳 《谢康乐游山》诗:“石藓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王闿运 《会试萍始生赋》:“隐文藻与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2、词彩,文彩,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文帝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 刘知几 《史通·核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于是 沮涌 失路, 灵均 当轴。”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哭友》:“想着你绾银黄飘飘气烨,想着你抒文藻翩翩锦缬。”
3、文章、汉字,出自《北齐书·儒林传·马元熙》:“少传父业,兼事文藻。” 唐 陆法言 《序》:“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
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
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的故事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
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
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舍舟登岸,向两位姑娘走去。
两位姑娘忽然见一个陌生人走到身边,立即收起笑语,低头不作声。谢灵运心想,我何不来个投石问路,试试两位姑娘的才气,就清了清喉咙,随口吟到:浣纱谁家女,香汗湿新服。
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辛苦?两位姑娘听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头来对谢灵运淡淡一笑。哎哟,姑娘真美,笑得更美。
谢灵运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话,谁知两位姑娘提起竹篮,顺溪岸跑了。谢灵运跟着沿溪而下,来到一个深水潭边,见两个姑娘放下竹篮,双双俯身浣纱。
谢灵运心想:好傲气的村姑,你们不理睬我,我偏要戏弄一番,看你俩开口不开口?于是又走到两位姑娘身旁,扬声吟道: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吟罢,只听见两位姑娘“吃吃”一笑,随即异口同声回吟道:妾本潭中鲤,偶尔滩头嬉。
嬉罢自返潭,萍踪何处觅?吟声刚落,两位姑娘双双挽着手,纵身跃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溅起一阵水花,随即又平静如镜,仔细看时,只见碧波中游着两尾红鲤鱼,它们朝谢灵运将头点晃三下,尾巴摇摆三下,双双潜入水底去了。谢灵运见姑娘双跃潭,大吃一惊,后见双红鲤对他点头摇尾,又仔细体味姑娘回吟的诗句,不由又惊喜又惋惜,对着丘潭长长叹了一口气,而后取出笔墨,在深水潭旁题了“浣纱潭”三个字。
自此,民间就传开了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谢灵运题字的“浣纱潭”,人们也称为鲤鱼潭。
沐鹤溪的上游,也被称为浣纱溪。谢灵运才高八斗的故事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根据《释常谈》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谢灵运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主要应该是谢灵运比较崇拜曹子建,尤其是那篇洛神名赋,当然夸张的成分是很大的。
谢灵运说这话一方面高抬了曹植,另一方面又未免有自谦之词,其实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并不在曹植之下。谢灵运入朝被诬的故事刘义隆即位后,政局起了变化,谢灵运的政敌徐羡之、傅亮先后伏诛。
元嘉三年(426)三月,太祖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这才离乡北上,经丹徒,谒庐陵王墓,再进京任职,时间为元嘉三年秋。
“既至,文帝(即太祖刘义隆)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
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灵运第二次回始宁隐居,也是三年。“灵运既东归,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这时期主要作品有《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这次回乡,谢与会稽太守孟顗不和直至发生冲突。
“孟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日:得道应需慧业,丈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顗深恨此言。”“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守不与。
灵运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宁坯嶂湖为田,岩又固执。灵运谓顗非存利民,正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毁伤之,与顗遂构仇隙。”
于是顗一而上疏文帝(即太祖),谓灵运有“异志”,一面如临大敌,发兵自防。灵运获知,急驰京都,上表文帝自辩。
文帝知其被诬,不加罪,也没让他回始宁。灵运暂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临川任内史。
从此,灵运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谢灵运得罪权贵的故事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烦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ag8亚洲国际集团 copyright © 2016 ag8亚洲国际集团. 页面生成时间:0.123秒